独家报道!电子烟商家电话“娓娓动听”
近年来,电子烟市场持续火热,与此同时,围绕其销售和宣传的争议也从未停止。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近日展开了一项暗访调查,重点关注电子烟商家在电话推销过程中的话术及营销策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商家电话营销并非简单的产品介绍,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娓娓动听”的劝诱话术,巧妙地规避监管红线,同时最大程度地提升销售转化率。
我们的调查人员分别拨打了多个不同品牌的电子烟商家公布的电话号码。接听电话的客服人员,无论是语气还是话术,都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训练有素的特点。他们并非简单地介绍产品参数和价格,而是将电话营销变成了一个“私人定制”的咨询过程。
首先,这些客服人员普遍采用“关心”的开场白,例如:“您好,最近工作压力大吗?要不要考虑放松一下?”或“听说您最近在关注电子烟,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问我。”这种亲切的开场白迅速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打破了传统的推销模式带来的抵触感。
接着,他们会巧妙地引导客户说出自己的需求和顾虑。例如,当客户提到对电子烟安全性有所担心时,客服人员并非直接反驳,而是会以一种“专家”的姿态,详细解释电子烟的成分、工作原理以及与传统香烟的差异,并强调某些品牌的电子烟使用了更安全的材料,更先进的技术,以此打消客户的顾虑。 他们会根据客户的回应,有针对性地介绍不同类型的电子烟产品,例如强调某些产品更适合戒烟人士,某些产品更注重口感体验,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通话过程中,客服人员很少直接提及“戒烟”或“替代香烟”等字眼,而是采用一些含糊其辞的表达,例如“帮助您缓解压力”、“改善生活品质”、“提供更健康的替代选择”等等。这种模糊的宣传策略既能吸引客户,又能规避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子烟广告宣传的限制。
此外,这些客服人员还熟练地运用各种话术技巧,例如,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电子烟与传统香烟进行对比,突出电子烟的“优势”;运用权威背书,引用一些所谓的“研究报告”或“专家观点”来证明电子烟的安全性;运用限时优惠、促销活动等手段来刺激客户的购买欲望;甚至会根据客户的个人信息(如年龄、职业等),进行个性化的推荐和引导。
例如,一位调查人员(化名:张三)在通话过程中,表示自己是一位工作压力很大的白领,客服人员便立刻推荐了一款主打“减压放松”功能的电子烟,并强调这款产品可以帮助他缓解焦虑,提高工作效率。而另一位调查人员(化名:李四)表示自己正在尝试戒烟,客服人员则推荐了尼古丁含量较低的电子烟,并承诺可以提供专业的戒烟指导。
这种“私人定制”式的电话营销,无疑极大地提升了销售转化率。 客服人员不仅是简单的销售人员,更是心理学家,他们能够洞察客户的需求,并精准地投其所好,最终促成交易。
然而,这种“娓娓动听”的电话营销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首先,其模糊的宣传方式容易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对电子烟的安全性产生错误的认知;其次,这种高度个性化的营销手段,也可能涉及到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最后,这种营销模式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道德伦理争议。
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电子烟商家在电话营销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具有迷惑性的营销话术体系。 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子烟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电子烟的生产、销售和广告宣传,防止消费者因不实宣传而受到误导,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对电子烟危害的认知,理性看待电子烟,避免盲目跟风。 只有这样,才能让电子烟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